肥胖與先天體質有關
記者吳佩蓉/報導
肥胖與先天體質有關,所以有的人即使喝水也會胖,有的人三餐光吃水果,也可能出現褲子扣不起來的窘況。當然,生活飲食的失調,往往也會火上加油,例如最容易胖的人,就是不吃早餐,晚餐又吃很多就上床睡覺的人。

此外,《素問•陰陽應象大論》曾說:「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,起居衰矣。年五十而體重,耳目不聰明矣。」除了強調體衰,也點出了中年以後的發福。
由於年紀大了生活穩定而安逸,熱量消耗變少,基礎代謝率降低,攝取的熱量就變成脂肪堆積在體內,加上荷爾蒙的改變,更使人腰圍變粗,而「中廣」型的身材,正是心血管疾病、腦中風及糖尿病的高危險群;再者,人到中年以後,內臟脂肪也會增加,而且人老化後,肌肉也逐漸退化,而可能由脂肪組織來取代。

就中醫觀點而言,減肥不僅為了瘦身,還為了體質的調整。臨床常見者有四種類型:
一、胃熱型:口乾舌燥、容易飢餓、重口味且食量大,或有便秘,可用防風通聖散加減來清胃熱,通便。

二、痰濕型:常吃甘美油膩食物,胸悶腹脹,肢體痠重,頭暈而常覺疲倦,有明顯的水骨刀代謝異常,可用溫膽湯加減來祛濕化痰。

三、肝鬱型:心浮氣躁,暴飲暴食,情緒欠佳就想吃東西來舒解,胸悶脅脹,女性或可見月經失調,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來疏肝理氣。

四、氣虛型:胃口差,沒吃什麼也會胖,體力差,稍一活動即氣喘如牛、汗流浹背,怕吹風;古書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所謂:「穀氣勝元氣,其人肥而不壽」徒見形體肥胖,實則元氣已虛,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來益氣健脾。

規律的運動也很重要,如走路、爬樓梯、健身操、騎腳踏車、游泳等,均有利於減肥,不僅能使體內的脂肪組織變小、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,對於糖尿病患者還可降低血糖、促進血液循環。

但運動必須因人而異,逐步增加運動量,並要持之以恆,每周最好三次以上,每次至少卅分鐘,如此才能使體重逐漸減輕。

【2002/01/14 聯合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