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減肥瘦身風氣,在雞尾酒療法興起和減肥藥「羅氏鮮」上巿後,於今年達到頂點。
號稱每個月狂銷一百二十萬顆的「羅氏鮮」,一舉取代「威而鋼」成為最暢銷的「藍色小藥丸」;而雞尾酒瘦身法在影視明星見證下,創始醫師遭人揭露年收入上億,更引發一連串藥物傷害、違法廣告、違反公平交易等事件,無疑是今年度最發燒的「藥」聞。
去年度威而鋼上巿、RU486展開人體試驗,明星藥被「性」相關藥物盤踞;今年的明星藥物則是減肥藥的天下。其中巿場最大、又最具爭議的,無疑是雞尾酒減藥法;這類合併抗憂鬱劑、甲狀腺素、降血糖藥、安非他命類藥物,因為「下藥」太重,令醫界十分憂心。
隨著此類減肥法愈來愈普遍,後遺症果然如預期頻傳,不少醫師直指為了雞尾酒療法收了不少「爛攤子」,從輕微的心悸、頭痛、惡心、腸胃不適,到心律不整、高血壓、甲狀腺機能亢進,甚至還傳出有死亡個案,病家一狀把醫師告上法院。
但雞尾酒用藥都是合法藥物,在醫療專業考量下,衛生署無法干涉醫師用藥處方,難以介入管理,僅能以違反醫師法中的醫療廣告規定,予以罰款;但因後遺症效應持續擴大,衛生署最終決定交由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,也創下國內醫療史上十分罕見的現象。
至於首個作用於腸胃道,以減少油脂吸收達到減肥效果的減肥藥「羅氏鮮」,因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,且各大醫院都列為正式用藥,安全上較令人安心;但在台受歡迎的程度,仍令人咋舌。據統計,元月分上巿後,平均每月銷售一百二十萬顆,每季營業額達一億四千萬,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水貨,暢銷情形連藥廠也「大吃一驚」。
雖然少吃、多動是人盡皆知的減肥不二法門,但速食時代來臨,凡事都講求短期見效,造就民眾不畏各種可能的後遺症,以身試「藥」,讓減肥藥物大行其道。
【2001/12/31 民生報】